新特药部 罗清怡
花了一个晚上把《方法总比问题多》看完了,还是意犹未尽,感触良深,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去,不完美的人生,找的借口太多,只是为了搪塞为了逃避,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好像已经失去了一样,使自己处于一种高度的危机感中。
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还淡泊一点,总觉得世界都是我的,美好的未来和勾勒的蓝天一样向往。可是踏入社会了,发现举步维艰,连一个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连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都是推脱,还怎么去勾画蓝图,去创造未来,80后的这代对于我们已经不是叛逆的任性的年代,自己去把握,自己去争取,借口少少,想法多多,实践频频……
任何人在面对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清楚一点,那就是这个工作到底对于你来说有何意义,你为什么会需要这份工作,你做这份工作的动机是什么。提高工作动机的关键在于这份工作对你的意义,如果你不去考虑工作对你的意义你也就不会成长。勤奋,永远只是做”奴隶”的命,而方法和技巧地应用才是你应该考虑的,事半功倍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找到工作之后,认为这个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和我的兴趣不符合,但是又舍不得辞职,其实不然,工作固然有先天兴趣爱好的驱使,但是有的人连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一份怎样的工作都不明确。都是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去实验下看合不合适,这就体验出一点,工作的兴趣导向与自己主观意识的判断关系很密切,如果说你心里告诉自己去抗拒这份工作,你说你还会喜欢上它吗?即使它可以带来一份很理想的收入。说到这里,多说一下,很多情况下,金钱的多少是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兴趣导向的,一份你自己认为工资很满意的工作,即使很多人是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了,可是还是有很多人会去尝试,去体验,因为它的工资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只会工作不会思考的那是机器,只会思考不会工作的那是空想。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来做你最大意义的事情,挑起你最大的责任。勇于挑战高难度的事情才是你人生价值和能力的最终体现,都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士兵会说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往那条方向上去发展。很多人都会这样去想,而是自己去创造的,自己去发现的,或者这样说自己走出来的一条路,回头看看:回忆就是适合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失败过、成功过、沮丧过、骄傲过。人生本来就是或喜或悲的,走自己的路吧,让别人说去。前人走过的路只是一种借鉴,一种学习,一种模拟思考的材料,自己发现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能力的差距也就是发现和被发现之间了。
人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不够勤奋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力气花错了地方,所以事倍功半,为什么很多员工都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可是老板还是责备自己做得不够。因为你做的事情只是一个过程,过程多艰苦都是自己可以体会到的,而作为你的老板,他看到的是成果,如果没有成果的过程再艰苦也是白费;反之,如果有成果,再轻松的过程也是功劳。
成功的人会这样说做:遇到了困难我想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式去努力。相对不成功的人来说:他们遇到了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困难是什么带来的,跟自己有没有关系,这个困难将带来怎样的结果,对自己的经济水平有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有影响我该怎么办?如果和自己有关系该怎么解释。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借口来推脱这不是我的责任,我自己的事情已经做的很好了,这个得归咎于某某部门,等等。
人是存有私心的,每个人都有,只是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隐藏,有的人私心很淡一心为公,而有的人私人很重一心为私,导致自己越陷越深,越高的职位应该越博爱,越懂得体谅,懂得去化解这样的欲望,尔虞我诈、趋炎附势,都是自己能力不够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市场法规上有规定:反对不正当竞争?因为竞争存在的不正当性,就会带来产品的优劣生产力,直接受害者是消费者,而不是厂家,也不是代销商。
书里有个故事我印象很深:讲”全国汽车公司”自造的卡车后部制动装置有问题导致一个女孩被碾断四肢和盆骨被粉碎的车祸,事情发生了可是开始要求赔偿的官司拜了,不甘心的她请求帮忙,可是因为”全球汽车公司”的负责人的精明,把诉讼有效期给拖到了已经没有时间起诉了,女方律师詹尼芙积极的寻找解决的方法,最终用南北时差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赢得了胜诉。上有张良计,下有过墙梯。一山还有一山高啊,这就是思索的效应。人千万不要忘记了思索,就和人不会忘记吃饭一样。吃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肚子会饿,这是生理反应,不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只需要去感觉。而思索了,他需要你自己去发现明显的特征,才会引起你的思索,才会引起你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因此,随时随地思索要比饿了就吃饭难多了。
成功的人士会自己去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点,而稍微悲观点的人,是让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自己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但是为什么你的财富没别人多,你的生活没别人好了。你自己完美了,那比你还好的人那算什么,自欺欺人。人总有缺点,人无完人,这一点谁都应该深深记住。你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来弥补你的缺点,让你做到完美,当然完美这个到现在还没有人可以做到,你的一生就是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不足就是思考,就是在寻找一种解决方法。不去发现认为自己是完人的,就是一种借口,一种推脱,一种懒惰的搪塞之辞。
这就是为什么“借口总比方法多”的原因,因为世界上的主动寻找的问题的人还很少,被动发现的人太多。
一个问题可以得到好多种解决方案,对不对?那为什么要研究,要去选择,因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所以需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方法有好坏优劣之分,就和产品一样,所以问题再多总会有解决它的方法,而且肯定不止一个,只是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最切实可行的,能源消耗最少,成本最低,效果最明显的去付诸实施。片面的解释“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多一点,借口少一点;博爱多一点,私心少一点。虽然做不到完美的人生,但是可以让人生尽量完美。